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3 10:54:17
每經記者|黃辛旭 每經編輯|段思瑤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國慶檔電影《中國機長》熱度居高不下,10月20日已經以超過26億元票房成績進入中國電影市場影史的票房前十。
熱映背后,《中國機長》影片版權方北京博納影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納影視)以一紙聲明將一汽奔騰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博納影視認為,“一汽奔騰未經獲權使用影片元素進行商業(yè)宣傳屬于侵權行為,且強調影片的唯一汽車類品牌合作方只有長城汽車及旗下品牌”。隨后,一汽奔騰也發(fā)布聲明稱,“一切傳播均合規(guī)”。
接連而至的兩封聲明,到底誰有理?
聲明互懟
“口碑爆棚”的《中國機長》改編自真實故事:在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執(zhí)行航班任務時,駕駛艙擋風玻璃爆裂脫落。生死攸關時刻,機組人員臨危不亂,機長劉長健更是憑借本能和精準操作讓飛機平安迫降,最終保證了機上全部人員的安全,也創(chuàng)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跡。
盡管觀眾早已“被劇透”,但話題度居高不下的《中國機長》仍取得了高票房。據貓眼數據統(tǒng)計,截至10月20日18點34分,《中國機長》累計票房已為26.71億元,超越《速度與激情8》躋身中國電影市場影史的票房前十。在影片中,演員張涵予飾演的機長也獲得了眾多影迷的肯定。
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自然會引起企業(yè)營銷部門的關注。如長城汽車認為影片里中國民航英雄機組和英雄機長的形象與長城汽車的企業(yè)精神有諸多契合之處,所以選擇贊助與商業(yè)植入。在《中國機長》影片上映期間,長城汽車也借此狠狠刷了把存在感。
不過,在前不久的奔騰品牌發(fā)布會上,一汽奔騰宣布將T99的品牌代言人確定為張涵予。隨著《中國機長》的熱度不減,網絡上出現了不少“中國機長張涵予座駕”的言論,一汽奔騰在官方微信文章中也有“機長座駕奔騰T99”的宣傳用語。
10月21日,博納影視發(fā)聲明認為,一汽奔騰在“蹭熱度”。“我們發(fā)現一些機構/或個人在一汽奔騰旗下品牌‘奔騰T99’汽車宣傳中,未經授權,擅自使用電影《中國機長》的名稱、人物角色在內的多項影片元素,進行商業(yè)活動宣傳。”
不甘示弱的一汽奔騰在10月22日發(fā)布的聲明中認為,張涵予出演過多部正面影視作品,其頑強、奮進、努力的人物形象與一汽奔騰進取不止的品牌精神十分契合,自簽訂代言合同起,合同期內一汽奔騰享有經張涵予授權的人物肖像權,一切傳播內容符合傳播規(guī)范。
究竟有沒有侵權?
博納影視和一汽奔騰雙方發(fā)布聲明后,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有不少網友認為:“張涵予是張涵予,中國機長是中國機長,不能混為一談。”
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律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首先如果‘中國機長’四個字申請了商標,那不能使用,但從法律角度來看,帶有‘中國’字樣的文字是不允許被注冊為商標,‘中國機長’也是一個泛稱,不受商標法保護。其次要看有沒有著作權,‘中國機長’及‘機長’等詞語不具有排他性,嚴格來算不能是侵權。問題是博納影視應該講清楚一汽奔騰具體侵的是什么權。”
按照邱寶昌的觀點,一汽奔騰在宣傳上用到“機長”等詞語屬于“擦邊球”行為。但他進一步補充道:“除了文字之外,一汽奔騰如果采用了《中國機長》電影的創(chuàng)意、編劇情節(jié)等內容,就有抄襲嫌疑。”
記者注意到,一汽奔騰發(fā)布過一個張涵予本人大頭照及奔騰汽車T99的海報。海報中,張涵予佩戴的墨鏡上有川航飛機劃破云層的元素。該海報與《中國機長》影片中張涵予單人海報相似度很高,只不過電影海報中,張涵予還佩戴了機長帽。“如果影片方沒有授權的話,這樣的海報會構成侵權。”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師告訴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博納影視在影視中特別強調,與《中國機長》影片建立商業(yè)植入與贊助的唯一汽車類品牌合作方是“長城汽車及其旗下WEY、哈弗、歐拉、皮卡等品牌”。業(yè)內有觀點認為,長城汽車似乎是為他人做了嫁衣。目前為止,長城汽車針對此事尚未發(fā)布聲明。
事實上,在汽車行業(yè)中侵權的案例并不少見,邱寶昌認為,“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維權意識提高,值得肯定,但不能濫用知識產權,要界定清楚,才能明白究竟有無侵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