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0 16:14:53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據海外網7月9日援引路透社9日報道,法國巴黎檢察官辦公室當天表示,已對極右翼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展開初步調查,她涉嫌在2022年競選法國總統(tǒng)期間非法融資。
檢方表示,這項調查于7月2日啟動,依據是國家競選賬戶和政治融資委員會2023年的一份報告,該委員會負責審查候選人的選舉費用和資金。警方將調查貪污、偽造、欺詐以及競選候選人接受貸款的指控。勒龐及其政黨此前否認在競選資金方面存在不當行為,對于此次調查尚未回應。勒龐現任法國政黨國民聯盟領導人,她曾在2017年和2022年參選總統(tǒng)。
出身政治世家的勒龐身上有許多標簽——“女強人”“民族主義者”,現年56歲的勒龐一度被稱為“法國最危險的女人”。在剛剛結束的法國國民議會選舉,勒龐意外遭遇了“滑鐵盧”。
據每日經濟新聞8日報道,此次選舉結果意味著法國將出現“懸浮議會(Hung Parliament)”。英國《金融時報》早些時候報道回顧了法國過往曾出現過的兩次(不包括此次)“左右共治”情形,例如,1986年時法國社會黨總統(tǒng)密特朗曾與保守派總理希拉克“共治”,當時兩人頻繁爆發(fā)沖突。法國專家擔憂這樣的歷史將重現。
中國歐洲學會理事,上海歐洲學會副秘書長忻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懸浮議會”意味著未來法國政局會出現持續(xù)的動蕩。
受此影響,當地時間7月9日,法國股市再遭拋售潮,法國CAC40指數收跌近1.6%,將前幾天的小幅反彈悉數回吐。7月10日截至發(fā)稿,暫報7492.31點,微跌0.22%。
據新華網7月9日報道,根據法國內政部8日宣布的國民議會選舉第二輪最終統(tǒng)計結果,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獲得的議席數領先,執(zhí)政黨聯盟“在一起”排名第二,此前被普遍看好的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及與之結盟的部分右翼共和黨人士僅列第三。
專家分析認為,此輪選舉過后,三大陣營議席數都在140至190席之間,低于達到絕對多數所需的289席,法國國民議會將正式開啟“三足鼎立”局面,將給法國政壇帶來諸多政治動蕩和挑戰(zhàn)。
“沒有任何一方占據絕對多數,帶來的一個直接難題便是未來的總理人選問題,”復旦大學中歐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歐洲學會副秘書長簡軍波認為,按照慣例,法國總統(tǒng)應邀請議會中最大黨派的政治人物擔任總理,組成內閣行使行政權力。但目前來自執(zhí)政黨的阿塔爾總理上任不久,并無過錯,剔除他而以其他黨派人士取而代之,這對馬克龍及執(zhí)政黨來說難以接受。若選擇最大黨派領袖為總理,則馬克龍應提名左翼聯盟人選,但他顯然對選擇與左翼政治人物共事尚未做好思想準備。若馬克龍堅持讓阿塔爾繼續(xù)擔任總理,或從自身所在黨選擇另一人代替其總理位置,勢必引發(fā)左翼聯盟的嚴重抵制,極右翼的國民聯盟也不會服氣。因此,選舉雖已結束,法國卻可能陷入總理“難產”的尷尬境地。
執(zhí)政黨聯盟失去第一大黨派地位,馬克龍未來的施政和改革將面對反對派諸多掣肘、政令貫徹難度加大的局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金玲指出,議席數領先的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是諸多左派的聯合,它既有溫和的社會黨,也有像“不屈法國”黨領導人梅朗雄一樣的極左翼。在養(yǎng)老金改革、最低工資制度等重要政策領域,梅朗雄的很多政治主張與馬克龍大相徑庭。這些政策分歧導致未來雙方或難以合作。
不僅僅左翼,極右翼也與執(zhí)政黨所代表的中間黨派存在嚴重政策分歧。簡軍波表示,在移民問題上,極右翼極力反對移民,中間黨派則主張合理接納,雙方立場差異明顯。
“整體而言,對法國和歐洲來說,執(zhí)政黨所代表的中間黨派和左翼一起聯手將極右翼的增長勢頭遏制住了,代表了中間勢力的勝利,但這一勝利并不值得夸耀。”簡軍波認為,國民聯盟仍處于上升趨勢,梅朗雄領導的極左翼政黨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成績,中右翼傳統(tǒng)政黨卻在節(jié)節(jié)敗退。
這表明,法國的政治“極化”正在加劇。未來如何彌合社會分歧和實現社會團結,對法國構成了不小的挑戰(zhàn)。
據證券時報報道,法國未來的政治前景會陷入不確定性,可能面臨潛在的政治僵局。這對中間派總統(tǒng)馬克龍來說也是一個打擊,他本想通過提前選舉重整政治格局,但最終導致議會嚴重分裂,這不僅讓任何人都難以推進國內議程,還將削弱法國在歐盟和其他對外關系中的地位。
國際評級巨頭—穆迪在最新的報告中警告稱,如果政治角力導致法國財政和債務指標大幅惡化,法國主權評級將面臨風險,該國評級展望可能會從穩(wěn)定下調至負面。
Sarah Carlson等穆迪分析師寫道,選舉結果使法國處于“前所未有的境地”,稱財政對信用的影響是負面的,削弱對財政整頓的承諾將增加信用下行壓力。
法國著名作家、政治評論員阿蘭·杜哈梅爾表示,“法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在我們看來,對于馬克龍來說,解散議會并舉行這次選舉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主意。”
英國天空新聞網和美國廣播公司的報道認為,如果最終各黨派陣營間分歧嚴重,無法達成協議,馬克龍可能會選擇任命一個“技術官僚政府”,并于一年后再次宣布舉行議會選舉。“技術官僚政府”可以暫時保證政府在一年內的正常運轉,例如批準2025年的年度預算。但是一旦在執(zhí)政過程中引發(fā)其他陣營的不滿,馬克龍也可能面臨彈劾。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蔡鼎、鄭雨航)、海外網、證券時報、新華網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